结构因果模型
两大因果框架\(^{[1]}\)
因果科学中,目前使用范围最广的模型有两个,一个是著名统计学家DonaldRubin教授在1978年提出的潜在结果模型(Potential Outcome Model);另一个是图灵奖获得者Judea Pearl教授在1995年提出的结构因果模型(Structural Causal Model,SCM)。这两个框架在不同的领域都有不同侧重的应用:计算机领域更多的是采用Pearl的框架;社会科学、计量经济学、流行病学等领域主要采用的则是Rubin的这套框架,这两套框架的本质其实是相同的,都是在观测数据中推测出因果关系,但采用的思想原理有所不同:SCM的关键在于图模型,来源于贝叶斯网络,将Bayes网络加上外部干预,用来定义外部干预的因果作用和描述多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,利用因果网络不仅能定量评价因果作用,还能定性确定混杂因素,用于从数据挖掘因果关系;RCM的关键在于潜在结果,来源于统计学,该模型主要用在原因和结果变量已知的前提下,定量评价原因变量对结果变量的因果作用。

Figure1 Judea Pearl, Donald Rubin